核心提示:
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在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中远海运集团、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走进海南,并将在海口新海港、儋州洋浦港、琼海龙湾港等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航海科技展示和文化体验活动。
此次巡展活动自6月16日从大连启动,以郑和船队起锚地太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泉州、海南自贸港为关键节点,航程近4000海里,航期约30天。
7月2日至3日海口站巡展期间,活动参与者可以化身一日“船员”,登轮探索智能船舶的奥秘。在主题展区,参观者还可以领略航海技术的文明跃迁,感受新时代自贸港建设的澎湃浪潮。
智趣融合 巡展现场精彩纷呈
海口站活动期间,港航代表、社会公众等数百人登船参观。作为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由中远海运集团和大连海事大学携手打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船舶之一。
该船总长69.83米,宽10.9米,最高航速可达18.5节,满载1488吨,可容纳科研人员、师生和船员50人。“新红专”轮配置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智能船体、智能平台以及智能实训系统,实现智能化全覆盖,同时在智能系统能力拓展、船舶操控AI模型算法、虚实融合沉浸式智能教学实训等方面实现技术新突破。
在科技感十足的船舶驾驶室,科研技术人员向参观者展示船上装配的“太衍”智能系统。“该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涵盖态势感知、自主决策、航行控制和综合信息显示单元,具备自主航行、自动靠离泊等功能,能实现船岸互通与远程驾控,智能化程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船研所“太衍”智能系统高级工程师陈宇航介绍。
驾驶室后方,气导服务工作站的屏幕上正实时展示着此次巡展的航线,航线上标注有全航程气象导航数据。“得益于这套面向智能航行的气象服务系统,我们能够根据气象预测数据,实现全航程的航路、航速的自主优化,为航行提供安全、经济的全方位保障。”自由度气导专家张世龙说。
在船上的“驭海智启”智能船舶实训中心,大家争相体验模拟机舱,感受操纵船舶的乐趣。该实训中心由中远海运集团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打造,以“新红专”轮智能船舶为核心载体,融合全电力驱动、i-Ship智能系统等前沿技术,构建集教学实训、科研创新、技术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可同时容纳30名学员开展驾机电综合实训、智能航行、远程控制等实践项目,是校企协同推进航运智能化人才培养、助力我国航运产业升级的标志性成果。“屏幕上展示的是大连海事大学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自主研发的一款模拟器。”实训中心大连海事大学学生介绍,通过这套模拟器,学生们可以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中开展驾驶台操作、轮机设备管理、电气系统维护训练,并与实体船舶系统交互验证,提升对船舶“驾、机、电”融合系统的综合认知与实操水平。
智能港口 提高整个作业链的效率
作为文化巡展的配套活动之一,“百川向海 向海图强”主题讲座在新海港客运枢纽举办。从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的讲解中,听众可以了解海南渔民文化和现代航运的飞跃式发展。
“这次文化巡展通过实船解说、展览展示、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展现中远海运在船舶工业、港口建设、远洋运输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从古老的造船技艺、航海天文、导航技术,再到当代航海科技、绿色航运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参观者可以在巡展中感受航海文化的丰富内涵。”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叶志翔介绍。
走进全国最大的港口客运滚装综合枢纽——新海港,宽敞的大厅里人流如织,值机、安检、登船动线顺畅高效,船舶调度也井然有序。
“琼州海峡智能化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统筹调配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49艘船舶。”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海口新海港轮渡码头常务副总经理梁超介绍,该系统应用了雷达、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前沿技术,可以对船舶的船况、航速、装载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具有智能指泊功能。“目前,我们正推进将该系统接入智能港口生产系统,以提高整个作业链的效率。”梁超说。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温馨提示: 所有内容资料仅供点评与参考。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1-2025 www.aoyou089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唯我遨游1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来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 唯我遨游1 ( 琼ICP备11001216号-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