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澄迈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开展澄迈县通潮阁遗址考古勘探工作。该项目是为配合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的召开,对“通潮阁遗址、关帝庙遗址建设项目”进行的系统性考古勘探工作。
项目用地位于澄迈县老城镇,澄江北路西部。用地范围在一处高台地上部分,旁为澄江,与台地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三面环河之势。项目范围内有三普登记文物点“澄迈县通潮阁遗址”和“澄迈县关帝庙遗址”,南部临近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里桥,东部约200米为三普登记文物点“澄迈县南门桥遗址”,北部距三普登记文物点“澄迈县老城码头遗址”约100米。
图1 勘探区域全景
图2 采集的石构件
田野勘探工作从2025年4月6日开始,至2025年4月28日结束,历时23天。勘探面积为15440平方米,其中重点勘探面积为2800平方米。
此次考古勘探发现了一些地下文化遗存,其中有2处为房屋基址,1处为古道。另外还发现了灰坑等遗迹,采集了石构件、铜钱、陶、瓷器残片等遗物。
房址F1位于本次重点勘探区域的东南部,坐北朝南。房址正堂、庭院、东、西厢房、围墙。现存基址长约20米,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通过对F1的布局和地下埋藏等信息的解读,以及与历代《澄迈县志》记载的舆图位置进行对比,初步判断F1可能为关帝庙遗址。
图3 发现的石碑
图4 清理石碑
房址F2位于勘探区域西南部临近水边的一处小高台地。台地平面形状近半椭圆形,南北最长处约10米,东西最宽处约8.7米,总面积约80平方米。中间位置有残碑刻一通,该残碑宽约63厘米,残高66厘米,厚约7.7厘米,质地为火山岩材质。通过对房址F2采集石碑所载文字信息和建筑构件,历代《澄迈县志》记载的舆图各建筑位置,以及苏东坡“眼明飞阁俯长桥”的诗句,结合所处的地形、地貌及环境特征,初步分析房址F2可能是通潮阁遗址。三普登记文物点“澄迈县通潮阁遗址”位置,应不是通潮阁遗址位置。
图5 勘探作业
图6 分辨土样
古道位于勘探区域东北部,开口于层表,平面形状呈长条形,位于房址F1的东侧,南北向长约57米,宽约3.7米,路面用碎石块立砌而成。初步判断该古道是一处古代石铺驿道,并经过后期修复,延续使用至今。驿道所处位置与历代《澄迈县志》记载舆图的“通潮门”,以及省级文保单位“里桥”相近,这能说明该古道可能是通往城内外的交通要道。
此外,在本次项目北侧外沿河的台地边,调查发现一段石铺道路,位于现代路面下层,并发现了一些石构件、陶、瓷器残片等文物标本。
图7 走访调查
图8 专家调研
本次勘探发现的疑似为关帝庙、通潮阁遗址的建筑基址,以及石碑、石构件等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为进一步明确遗址的年代、内涵和特征,明确其文物价值,需要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并加强对周边区域的调查勘探,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原标题:澄迈县通潮阁遗址考古勘探新发现)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温馨提示: 所有内容资料仅供点评与参考。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1-2025 www.aoyou089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唯我遨游1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来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 唯我遨游1 ( 琼ICP备11001216号-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