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狼疮日”。为提高公众对红斑狼疮的认识,了解更多关于红斑狼疮的科学知识。5月9日15时30分,国际旅游岛商报《健康密码》第五十八期特邀海口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罗贞做客直播间,为大众进行红斑狼疮疾病相关知识的线上解答。
什么是红斑狼疮?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罗贞介绍,狼疮之名起初是为了形容患者面部的皮肤表现为类似被狼咬过的不规则红斑,称为红斑狼疮。但后面发现,除了颜面部的红斑外,可能还会出现全身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就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主要是由于其疾病初期的隐匿性,疾病活动期的多系统受累性,以及病情变化时凶险的快速进展表现。初期往往表现为疲劳乏力、不明原因的低热或者颜面部出现小型红斑、关节肿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因红斑狼疮患者体现出来的病症千差万别,在疾病谱系上,仅累及皮肤的一种症状较轻,称为皮肤型红斑狼疮。较严重的一种,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除了皮肤,还可能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
身体出现哪些信号就要警惕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呢?
罗贞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1.发热、乏力、贫血、关节痛、肌痛;
2.脸部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手指头遇冷变白变紫、光过敏、脱发;
3.眼睑、下肢水肿、尿中有泡沫等;
4.突然出现的头痛、精神异常、癫痫等。
罗贞表示,狼疮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每个病人的表现都不一样,轻者只是皮肤粘膜关节的病变,重者会有血液系统损害、内脏损害,甚至会累及神经系统,出现精神神经狼疮。其中最常受累的内脏正是肾脏,严重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
红斑狼疮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罗贞介绍,以下人群为高发人群:
1.女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红斑狼疮,其中育龄期女性最为易感,这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
2.年轻人:红斑狼疮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以20—30岁的女性最为常见;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红斑狼疮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
4.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或异常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患病风险增加;
5.环境因素:紫外线、化学物质、药物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从而诱发红斑狼疮。
为什么会得系统性红斑狼疮?
罗贞表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多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第1代亲属中患SLE的概率是无SLE家族的20倍,同卵双胞胎发病一致率约为25%-50%,异卵双胞胎发病一致率约为5%。
现在已发现超过80种基因与SLE的发病存在关联 ,如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相关、免疫球蛋白Fc受体(FcrR)、干扰素调节因子(IRF5)基因等等;
2.环境因素:紫外线(UV)诱发或加重疾病活动。吸烟:与抗双链DNA抗体和抗磷脂抗体阳性相关。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或化学品的作用可以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报道过某减肥药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另外还有肼苯哒嗪、普鲁卡因可能也是SLE的危险因素;
4.性别因素: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10~12倍。女性的发病呈现为特定的双峰发病模式,第一个高峰年龄在16~29岁,第二个高峰在50~59岁;
5.内分泌因素:SLE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雌二醇、睾酮、泌乳素等)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6.感染因素:感染是导致SLE患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它们作为外界触发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SLE。某些病毒(如EB病毒)可能是触发因素。
7.地域因素: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241/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高海拔地区SLE患者可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会造成SLE发病年龄较早,病情发展时间快,这有可能预示高海拔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
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后应该注意什么?
罗贞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易复发的疾病,病情控制稳定后也需要随诊监测,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补体、免疫球蛋白、尿常规、生化等,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狼疮患者需做到:
1.戒烟限酒,避免熬夜,适度运动;
2.注意防晒,避免阳光暴晒、紫外线照射;
3.避免接触染发剂、文眉剂等化学物质,尽量不要化妆,建议选用温和无刺激、无致敏原、以保湿为主的护肤品,如杏仁油、橄榄油、椰子油等;
4.饮食上少吃具有增强光敏作用的食物,如香菇、油菜、韭菜、芹菜、柠檬、芒果、无花果等。但强调是与量相关,少食无碍。
如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罗贞表示,目前,针对红斑狼疮治疗的目标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确保长久生存,防止脏器损伤。
尽量使疾病的活动度降低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发展的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多脏器衰竭,医生会视情况开展多学科诊疗。通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皮肤型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是外用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口服药物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罗贞表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会增加,但并不是必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还受到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传染吗?
罗贞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虽然部分病友会出现皮肤病变,但不会传播给其他人,家属无需担心。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在日常应该注意哪些呢?
罗贞建议:
1.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证营养,同时进行适量运动;
2.紫外线可诱发狼疮,应当注意防晒。在物理防晒的基础上加化学防晒效果会更好;
3.某些化妆品中含有可能诱发狼疮、加重病情的物质。因此,尽量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可以使用以保湿为主的护肤品;
4.在医生指导下有计划地怀孕,避免因意外导致流产;
5.补充维生素D,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和疾病活动度;
6.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食物或药物(雌激素类避孕药、亚麻籽、 大豆及豆制品、干果、蜂王浆等),避免食用大补的滋补品(人参等)。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温馨提示: 所有内容资料仅供点评与参考。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1-2025 www.aoyou089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唯我遨游1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来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 唯我遨游1 ( 琼ICP备11001216号-2)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