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唯我遨游1!
116件(套)文物精品现长安繁盛气象,商报记者探馆“梦回唐朝”
来源:[椰网] 时间:2021-12-14 22:28:41 责任编辑:admin 关注:42

核心提示:

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3月11日,“长乐未央——大唐长安文物展”在海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厅举行。此次展览精选了来自陕西6大文博单位的116件(套)唐代文物精品,以唐代长安文明为主题,通过“东方之都”“长乐长安”“交通万国”三个单元,再现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展现唐都长安的繁盛气象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东方之都”单元

“东方之都”单元展示的是都城建制、长安布局以及东西两市。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大唐王朝开放进取、繁荣昌盛,都城长安发展成中古时期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城,前后历时72年才完成建设,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在其鼎盛时期,城内居住人口超过百万,包括大量外国人、商贾、使团、僧侣、留学生等,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之都。

展厅以丰富的图、文素材还原了大唐长安城的布局,以丰富的文物再现盛唐建筑风貌与街景。珍贵的莲花纹方砖中心莲花纹栩栩如生,四角辅以卷草纹,在唐代宫廷建筑遗址中多有发现,生动的图案展现盛唐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元通宝”等古代货币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唐朝经济之繁荣,相传“开元通宝”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其字“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市民游客可在展览上一睹其风采。

“长乐长安”单元

“长乐长安”单元分为“置酒张灯促华馔——起居饮食”“袍衫云鬓亦妖娆——华衣美饰”“走马飞鹰胡旋舞——盛世文娱”三个板块,再现了长安城内千门万户、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畜牧业兴旺发达,高宗时养马达70余万匹。大量的丝绸、金银器、三彩器、瓷器展现了唐代丝织印染、金属铸造和陶瓷烧造的高超技艺。长安城中的东市和西市聚集了四方财物和各地商人,是国际性的商品交易中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种和奇珍异宝。

唐三彩是最广为人知的唐朝工艺品之一。技艺高超的唐代工匠利用熔点不同的釉料高温下在釉层里熔融、流动、漫润的特性,完美展示出三彩器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本次展览带来了精美的“三彩三足罐”,穿越千年依然色彩绚丽夺目,细节精巧。文物“彩绘釉陶骑马女俑”生动再现了唐代女子宽眉朱唇、绿襦红裙的扮相,展现女子骑马的英武豪迈之姿。展览上还能看到唐朝的音乐舞蹈、舞马骑猎、烹茶饮酒等丰富有趣的内容。

“交通万国”单元

“交通万国”单元展示了唐朝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

繁华的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开明宽容、自强自信的大唐王朝,以开放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迎接众多文化、人种、背景迥异的域外来客。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来到长安的这些异乡来客,与唐人友好交往、贸易,甚至长期居住、入朝为官,长安城成为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据推断,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中画有来自东罗马、新罗国的使节,其中日本曾13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

唐长安是亚洲的佛教中心,中国佛教在唐代分宗别派;道教也在唐朝兴盛,被尊为国教。据考证,唐长安可能有76座寺庙,被称为“关中第一奇观”的陕西大佛寺石窟是西域文化东传的有力证据。唐代“黑石号沉船”装载满满当当的唐代货物,在印尼打捞出海,是迄今古都长安和丝路沿线发现的珍贵文化遗产,是长安文明和丝路文明的真实见证。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信息,查看评论信息

不填则为匿名